9月22日似乎是全世界公认的好日子。中国海军传来重磅消息,福建舰完成三战机在航母上的弹射起飞中国一线配资网,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同一天美国空军突然宣布将在2028年完成六代机F-47的试飞,还发布相关动画演示视频,附文“该战机将主宰天空数十载”。
在美国官宣首款六代机F-47项目的半年后,美国空军参谋长奥尔文确认,波音已经开始了对第一架F-47的建造,并强调美国空军必须加速,对手不会因为你慢了就停下来休息。
9月22日,美国著名的“战区”网站公布了美国六代机F-47相关消息,美媒称:F-47的单机造价就达到3亿美金左右,而美军的采购量将超过180台;同时F-47的具体性能及外观,可能会跟此前公布的渲染图有很大不一样,它将运用最新的隐身技术。
然而随之公布的波音公司的动画相关视频,却让一众美国人失望了,期待看到的F-47战斗机颠覆性的飞行画面或作战模拟场面完全没有,反而整个视频内容更像是一个动态PPT展示,把几张已公开的图片做了些炫酷的动效处理。
展开剩余83%非常的美国风味:场面很大,但干货很少。但是除此之外,美国这则消息发布的时机和方式都值得玩味,不早不晚偏偏在此时有消息,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。
由空军参谋长亲自下场“官宣”,给了消息极高的权威性和舆论权重;这像极了在打一场“认知领域”的战役——核心目的未必是展示技术,而是向潜在对手传递战略威慑信号:“游戏规则的制定者,依然是我。”
而波音配合发布的视频,却刻意保持模糊,既不透露具体气动外形,也不展示任何关键技术细节,“隐身能力++”、“作战半径超过了F22的70%”、“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”,这些性能数据甚至和歼-20差不多,而真正六代机究竟长什么样?波音自己都还没完全画出来,F-47到底是中型机,还是重型机?
说白了,这就是一场面向全球,尤其是某些特定大国观众的“战略行为艺术”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“2028年首飞”这个时间节点来抢占话语权,试图重新定义下一代空战的竞争节奏。
毕竟现在中国目前的两个六代机型号早已进入试飞阶段,而美国的F-47才刚开始打造,按照美国如今的工业能力,最乐观的说2028年F-47可以首飞,但是这一时间节点,已经比中国的两款六代机,晚4年进入飞行测试阶段。美国当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的严重性。
奥尔文讲话中称F-47将取代美军现役的F-22战机,与美国正在研发的无人僚机协同飞行,以维护美军在未来继续保持空中优势。
但是不断强调“制霸天空”的同时,奥尔文又反复使用必须加速、对手没有停下来等字眼,将美军如今的焦虑真实的反映了出来。但美国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想不想追,而在于能不能追,这又就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。
结合美国的制度、文化、工业能力这三个维度来看,实际上美国并不是一个善于追赶的国家,也并不具备奋起直追的能力。
现在回来历史,美国到底是如何打赢冷战的呢?其实并不是靠它强大的军事力量,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国际上的局面实际上还是苏攻美守、苏强美弱的,美国的军事实力还比不上苏联,然而美国最终赢得了冷战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美国是靠忽悠,把苏联给忽悠瘸了。从里根政府用星球大战计划,把苏联绑到了军费竞赛之上,空耗苏联国力,而美国又利用它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,让苏联老百姓觉得,自己的制度太落后,自己的经济太低下,苏联老百姓干什么都要排队,吃饭都吃不起,而美西方一片繁荣。
所以实际上,美国是巧妙的利用和平演变,用经济文化战在内部“掏空”了苏联,最终才赢得了冷战,而并不是靠绝对的硬实力。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,美国作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唯一霸主,始终扮演技术领先者的角色,习惯于自己制定标准、垄断技术、控制产业链,而现在面对中国,他们首次变成了技术跟随者。
从五角大楼的冗长审批机制,到军工巨头过于依赖长期高利润合同,再到国会预算的党争拉扯,美国的军工体系在制度层面上来讲,就不是一个能进行快速追赶式创新的模式。因此即便美国知道方向正确,也往往做不到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比如美国“福特”号航母十几年前就提出了电磁弹射的设想,然而十几年后,这个项目还在那里停滞着,眼睁睁看着中国在航母电磁弹射领域“后来者居上”。
中国之所以能在六代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,并非靠某项黑科技,而是在整体工业协同、试验效率、集中调配资源上的优势。对于这一点,美国即使能意识到,也很难真的翻盘。
而这一次美国的落后,后果将非常严重,因为六代机并不只是另一款新战斗机,而是定义未来战争模式的核心装备。
从五代机开始,全球空战从速度竞争进入信息竞争,F-22(雷达反射面积0.0001㎡)与歼-20(最大速度2.2马赫)用隐身、超巡、超机动构筑"代差壁垒"。但2022年珠海航展上,歼-20搭载的PL-15导弹射程200km,已超越美军AIM-120D的160km,中国在导弹射程上的反超,就已为颠覆规则埋下伏笔。
如今美国主导的五代机“4S标准”已成历史,而六代机将进一步进入系统对抗阶段,它不仅是一架飞机,更是一个指挥节点、一个AI运算中心、一个战场数据中枢。
但是现在,因为六代机的技术框架尚未形成国际共识,这就意味着谁先定义六代机,谁就能首先拿下未来空战能力的制高点,定义未来战场话语权。
然而从美国的F-22和F-35耗时10余年才能形成战力的经验来看,哪怕现在加速推进,F-47若要在2030年代初形成完整体系也并不容易。反观中国目前的两个型号早已进入试飞阶段,按照中国的强大的工业体系来讲,只能说留给美国F-47的时间真的不多。
此时美军高层为一个尚未造出实机的项目,高调锁定4年后的首飞时间,这本身更像是一个“政治时间表”,而非“工程时间表”。其目的是为了向国会争取更多预算,向盟友证明美国仍具备绝对技术优势,并试图逼迫竞争对手自乱阵脚。
而面对大洋彼岸的高调宣言,中国最好的回应就是淡定。中国的国防现代化,走的是一条“技术驱动、务实笃行”的道路。我们尊重任何国家的技术进步,但绝不会被别人的“PPT”打乱自己的节奏。你有你的宣布,我有我的迭代。
现代尖端武器的研发规律告诉我们,越是颠覆性的系统,其技术难度和集成复杂度越是呈指数级增长。一款真正成熟的六代机,绝不是靠一段动画和一個首飞时间就能定义的,它需要经历无数次迭代、测试和磨难。
当美国前空军部长肯德尔屡次叫嚣“要让中国恐惧”时,他或许没意识到,六代机的竞争早已超越技术层面。歼-36的横空出世,标志着空战从“单机性能比拼”转向“体系规则定义”。这就像围棋与象棋的区别——西方还在研究如何“将死对方国王”,中国已在棋盘外重定规则。
美国F-47的这波操作中国一线配资网,是一场典型的“舆论先行”的战略试探。它精彩地演绎了如何用最低的成本(一个视频、一场发布会),试图获取最大的战略威慑收益。
发布于:云南省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